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216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
而且近年来随着煤炭生产逐渐向中西部转移,铁路运输压力进一步增大。
征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实行煤炭销售票管理制度等,优先本地资源供应。根据新规定,新疆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将按以项目配资源原则并注重项目实际投入与转化。
为此,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多次发文,要求产煤省对当地煤炭流通市场进行全面检查,清理自行出台的各类煤炭费用随着行情回暖和煤炭行业的传统旺季即将到来,煤炭板块逐步活跃,上周五,煤炭板块涨0.84%,其中,新大洲A大涨6.22%,安源股份涨3.02%,神火股份涨2.21%。随着冬季来临,四季度又是炒作煤炭股的时节。此外,从以往的经验和主力策略看,由金融股支撑的前期的行情,由于政策对地产的调控未见松动,而地产与金融关联较大,如果市场要进入到中级反弹中,启动有色和煤炭板块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受资源税征收的影响,煤炭行业出现继续大幅下跌,也是国庆节后回调幅度最大的行业。
从业绩来看,上市公司业绩仍然延续上半年分化的格局,山煤国际、昊华能源、盘江股份和冀中能源的净利润仍保持较快的增幅,分别为74%、52%、29%和29%,位居煤炭上市公司的前列。安源股份净利润增长最快为 105%,兖州煤业(600188,股吧)受汇兑损失的影响同比减少3%。目前为止,批准呼和浩特和呼伦贝尔以外的9个盟市的兼并主体或牵头单位,各盟市进入第二个阶段,即实际并购阶段。
生产规模在120万吨以下的煤炭生产企业全部退出市场。在内蒙古一次论坛上,伊泰集团对外报告中宣称这次伊泰通过兼并、新开煤矿等行动,将自己打造为亿吨煤企。内蒙古各个盟市已经确定了本盟市兼并主体,其中鄂尔多斯市确定8个市本级的主体企业,这8个企业均为内蒙古区政府确定的培养百亿元企业范围。原来内蒙古的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也没有做大,这次煤改鼓励企业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培养亿吨大煤企。
煤炭转化项目原煤就地转化率必须达到50%以上。对于兼并过程中的困难,内蒙古会设定最终兼并期限来强制煤企收购,煤电一体网分析师赵玉伟说通过这个期限来强制企业并购,让中小煤企退出是必然的结果。
内蒙古官方希望十二五末期,全自治区的原煤产量控制在10亿吨,其中120万吨及以上井工矿、300万吨及以上露天矿产能占总产能70%。此前,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计划用三年时间,通过兼并重组将煤炭企业由当前的1.1万家减少到4000家,煤炭企业平均产量达到80万吨以上,煤炭资源回收率提高到40%。他指出,对于煤企的合并与否,对安全的考虑是正确的,但矿与矿之间的联合不能采取拉郎配的方式,政府应当减少干预。2013年底,全区煤炭生产企业最低生产规模120万吨(有条件的地区,可提高到300万吨)。
第二步煤改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根据国家政策,确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在巩固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整顿关闭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构建和发展大型煤炭产业集团,进一步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安全生产保障程度高,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综合竞争力强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培养大煤企今年8月,内蒙古召开有关煤改的会议,这次会议上确定了企业兼并重组的方案,目前各企业进入具体合并事宜的沟通操作阶段。根据内蒙古官方透露的消息,当地希望加快兼并重组工作进度,条件成熟的盟市尽可能提前完成兼并重组工作,凡是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兼并重组工作的,要在今年11月底前完成相关证照的登记变更手续。
这种情况是否会在内蒙古发生,记者咨询了多位内蒙古的业内人士,他们均对此表示无法回答。鄂尔多斯伊泰集团宣传人员告诉记者,虽然政策规定的挺明确,我们作为兼并主体收购其他企业,但因为其他企业主并不同意政府规定的收购价,某些矿企我们1亿元已经是溢价收购,但他却认为自己的企业值4亿元,双方根本谈不拢,收购谈判进行得非常艰难。
内蒙古自治区鼓励企业壮大的意图十分明显。煤改两步走早在2005年,内蒙古就已经开始煤炭改革,当时只是关闭小煤矿,提高单井产能,进行资源整合,不涉及企业资产,更多是政府强制性行为,这是煤改第一步。
不过王俊峰强调,与其他省份不同的是,此次内蒙古煤企合并尽量采取企业自愿组合的形式。此次煤改,内蒙古希望能够培养起本省自主掌握的大煤企。四是推行煤炭生产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最低生产规模为120万吨。2010年内蒙古超过了山西跃居全国第一大区位置。方案规定新上煤炭生产项目必须同步建设转化项目以及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配套项目。三是支持参与兼并重组的煤炭生产企业进行以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为主的技术改造。
井工矿生产能力不低于120万吨、露天矿不低于300万吨。期限到达时如果小矿主不同意被兼并,则政府会勒令他停产,煤矿还在小企业手中,则会导致他的损失严重,不过因为期限的存在,中小企业也更愿意在时限内加速挖煤,只要还在挖就有赢利,拖到最后再卖符合中小矿主的利益。
但内蒙古本地煤炭企业并不成熟,在上个世纪末,煤企困难时期,内蒙古国有煤企几乎全部卖给了神华和中煤等央企,内蒙古本地企业多是私企,与产煤大省地位并不匹配。王俊峰认为,虽然内蒙古也希望培养大煤企,但并没有要求形成和河北、山东一样的企业,内蒙古储量丰富,所谓的小煤矿也可能会超过外省的产量总和,没必要在本区内只搞一两个企业。
为保证当地煤企在并购中占据主导地位,内蒙古煤改制定了多项措施,保证本地煤企的优势,并让煤炭尽量在当地转化。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下称方案)透露的数据,内蒙古自治区把煤炭工业当做本区的重要支柱产业。
进一步明确兼并重组后的工商变更手续,明确了凡没有进入兼并重组序列的企业,一律不得参与企业股权的倒买倒卖活动。对不积极参与重组的企业,不新增资源,不增加铁路运力,不审批煤炭建设项目。通过兼并重组,在地方煤炭生产企业中形成12户亿吨级、56户5000万吨级、1516户千万吨级的煤炭企业,形成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煤炭企业20户,其中2011年底达到810户、2012年底达到1518户。内蒙古也设定中小煤企退出的机制,被兼并对象主动申请退出煤炭生产领域的,进入区矿业权交易市场,依法进行交易。
到2015年,国内年产亿吨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达到68个,年产5000万吨至1亿吨的企业达10个以上。一直备受全国关注的内蒙古煤改进入实质操作阶段,据内蒙古煤炭工业局王俊峰介绍,此次煤改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推进兼并重组工作,鼓励支持产能达到1000万吨/年及以上的企业重组联合,做大做强。
通过兼并重组生产能力超过3000万吨或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煤炭企业,在全区已具备开发条件的规划区内预留后备资源。记者调研乌海的一些企业,他们反映还没有听到企业兼并的消息,他们正在等政府通知。
王俊峰介绍,此次内蒙古煤改的目标之一是培养本地大企业。政策规定兼并规模超过500万吨以上,或相互兼并重组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的企业,可将其所属煤矿周边的空白区按不超过其现有储量总和的20%预留给新形成的煤炭企业作为后备资源。
计划在2012年上半年完成工作的,要在2012年3月底前完成相关证照登记变更手续。但有专家指出,我国煤企兼并后的负面作用已经显现,各地被并购的小煤企实际上处于空置的状态,煤企合并尽量用市场化手段,尽量避开行政命令式的拉郎配。这次会上进一步明确各厅局的职能,明确各盟市指定的煤企资产评估机构,确定各煤企资产规模。这比方案公布的日期都要提前半年。
企业间的兼并联合纯属经济行为,政府推动的负面作用以后会体现得更加明显。近年来,煤炭产业进行了大规模、强有力的调整、升级和优化,通过整顿关闭、资源整合,淘汰了一大批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安全无保障的小煤矿。
华电一员工告诉记者,当地一煤企老板将在呼伦贝尔的年产量达到500万吨的煤矿主动卖给了他们,其他的都在谈,至于为什么与这个煤企老板谈得如此轻松,这位员工说这位煤企老板是想拿到资金从事别的工作。提高准入门槛内蒙古的煤企不像山西、河北那样本地国企占主导地位,内蒙古的煤企多是央企和私企,在此次并购中,外地煤企也参与了并购潮。
今年3月份,内蒙古自治区下发了煤改方案,要求到2013年底,全区地方煤炭生产企业数量控制在80100户。不过对内蒙古的煤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廖明提出他的忧虑,他指出他在山西、河南等地考察时,发现大国企收购了小煤企后双方都抱怨不停,小企业主说自己投资了4亿元建成的煤矿,国企5000万元就买走了,自己损失很大,而国企却说小煤企小、散、乱,根本无法进行机械综采,政府又要求生产条件、安全标准与大矿统一,但实际上却无法达成统一标准。
发表评论